当前位置:首页  音频新闻  厂商动态  其他动态音频正文

「硬件是死的,做法是活的」音控师经验分享

发布时间:04-22 编辑:音频应用

音控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,硬件是器材,软件是人,除了具备专业的音响知识和技术外,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!主办方和表演者请你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,你不能跟他说「NO」,只能说「Yes, but……」,想办法达成对方的需求;如果对方的需求很不切实际、无法执行,也要在事前就明确表示自己做不做得到,或可能采取哪些做法让成果更接近预想的样貌,而不是随口答应却做不

「硬件是死的,做法是活的」音控师经验分享




音控师在工作时,最怕遇到哪些问题?


王骏纶:最怕的是彩排时一切都没问题,但正式开演后却出状况。所以当前面越顺利时,我会反复检视所有流程是否有遗漏,并且尽可能假设会发生的状况,先想好备案。




此外,音控师要有判断力,在出状况的当下能够明确告诉演唱会导演,能不能解决;需要多少时间解决;无法解决的话,还可以怎么做?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这些决定。


之前我在美国做活动,那次控台忽然当机,我非常紧张,旁边的老外一派从容地跟我说:「OK. Computer, You know.」看着重开机的屏幕正在跑,短短几秒钟却非常煎熬。但这件事告诉我,很多事情就是需要这么多的时间,你再急也没有用,所以当下应该去做其他事情,考虑后续的步骤,而不是干着急。


陈低低:我最近做比较多直播成音,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。


其实做直播的混音和做现场的逻辑差不多,最大的差别在于,直播会有很多一般观众,他们不是在现场,而是用手机、计算机甚至电视收看跟收听,怎么做能让观众感受到临场感?他们看着画面时想听到什么声音?做现场时会特别强调音压、乐器solo时会强调个别的音量和情绪张力,但这些在直播上很难被感受到,所以我会重新去思考同样的声音在不同媒介,该如何成立。


此外,我会非常注意导播给的画面,画面中出现了什么,那个东西就一定要有声音,观众在看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奇怪,例如:吉他solo时,导播却cue 贝斯手,那我还是会跟着画面走,把贝斯声音稍微推出来。比较不习惯的是要推观众的声音,因为做现场时完全不用处理观众,但直播时如果歌手要大家合唱,导播就会cue 观众的画面,这时就要推观众的声音,让看直播的人听到观众在合唱。




音控师陈低低音控师陈低低


在自己的专业领域,如何进修学习?


王骏纶:多看表演和音乐节,在LIVE现场可以看到现在年轻人唱什么、怎么编曲、用什么器材、他们要的结果是什么、市场为什么接受……等,并且想办法理解年轻一辈的音乐制作人的想法。平常的话我会在Spotify 听各类型歌单,不管喜不喜欢就是强迫自己多听。这些东西之所以流行势必有他的市场走向,我们还是在做市场,所以你必须多听,去了解为什么,去想如果这首歌到你手上,你会怎么处理?


我从以前就觉得,台湾的音响技术在亚洲并不比日本差(早期只有日本可以比较),前阵子我也有跟韩国人接触,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强。如果以工作态度来说,欧美的工作步骤跟分工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,但整体来说我觉得他们能做的我们也都能做。所以不要妄自菲薄,重点就是多做、多学、多思考。


陈低低:一样是去现场看演唱会,你会听到不同(音控)类型的做法,挑自己喜欢的,我大部分都是用耳朵记忆,下次做的时候就想办法复制那个声音出来的感觉。此外,我还会看名人的专访,例如一场大型活动结束后,有些媒体会采访硬件或规划活动的人,请他们分享做法和经验。


就学习管道来说,做直播和现场音控是一样的,但我觉得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,大家觉得直播很重要,但没有人重视它。直播能触及到的人数是演唱会现场的好几倍,但目前为止,还没有哪位演唱会导演或相关人员主动来跟我讨论过做法和细节,例如你希望这场演出做得像演唱会、还是像CD?而且直播为了不被现场声音影响,通常位置会距离舞台比较远,很容易被忘记,尤其是便当;技术团队有自己习惯的工作流程时,我就常常被漏掉,必须自己去追进度。


参与大师工作坊有哪些心得感想?


陈低低:我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影片和文章学习,但实作时却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,有些技法和设备操作可能你已经做了很久,但不是那么肯定。参与大师班最受用的就是让这些事情得到应证,而且可以得知大师的工作流程以及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。


王骏纶:除了更确定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对的,我们也发现其实台湾有的问题他们也有(设备的选择、如何与客户沟通、怎么计价等),只是在不同文化下,处理方式会不一样。最有感的就是,台湾必须加强「对专业的尊重」。


陈低低:例如与外国人共事,他们会规划休息时间,这段时间是不准工作的。台湾比较没有这样的文化,但我觉得培养休息的共识,其实可以让大家在时间内更有效率地执行每个工作环节。


硬件人员很辛苦,从早做到晚,我不在意整个工时很长,但中间应该要有一些休息,半小时吃个饭之类的,我觉得不应该剥夺那些很基本的权益,而且大家也可以藉此停下来讨论后面的工作内容。




音控师王骏纶音控师王骏纶


对于年轻从业人员,您有哪些想法与建议?


陈低低:多听多学多问,还有,理解目前台湾的工作生态很重要。技术能力是一回事,但不管做什么,都还是会牵涉到你所处当地的环境,怎么跟人应对?大家习惯怎么做事?每个地方其实都不太一样。年轻人常常对环境有所抱怨,你会碰到很多障碍,其实都不是能力技术上的事,所以沟通很重要!觉得不对的事情要提出来,并试着去理解在台湾这个领域的工作方法。


王骏纶: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大多不懂得累积,当你在做一件自己已经很会的事,别人一两年后也许不用太多基础就可以达到你现在的状态时,如果是为了赚钱,也没什么不好;但如果是对未来有期许、想进步,就该好好考虑自己到底该怎么办。对工作的喜爱与价值感非常重要!它可以一直把你往前推,不然要在这行做这么久其实很难。送给各位我们公司的座右铭「It’s not a job. It’s the Life.」


硬件是死的,做法是活的,音控是没办法由机器替代的工作。我觉得信息取得快速的结果,导致大家花太多时间在硬件上,而忘了软件。将很好的设备发挥30%的效益,有时候还不如将比较差的发挥到100%。


陈低低:大家一定都有碰到瓶颈的时候,想做什么却做不出来,认为是否换好一点的设备就可以?但像我在Legacy工作,常常可以看到外国乐团来台湾表演也没带什么器材,都用场馆原本的,但出来的声音却超过我的想象,简配的情况下声音还是很好,这时我就会偷学人家是怎么调的。


扣除在音乐性上的表现,其实音控什么人来做,程序、工具都是相同的,所以比较难的是碰到不同表演者,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声音呈现是适合的,我自己也会考虑观众属性,取两者之间的平衡。
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加微信: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!百家号免费发布

最新音频交流